在網路上關於長榮外站出發的攻略已經不是新聞,這裡就不贅述了,簡單來說因為長榮允許每一個單程票中間增加停留點,所以只要把出發地和目的地都放在台灣以外的城市,原先的來回兩段票就變成以台灣為中心點的四段票了,這次利用這樣的規則換出行程如下:
✈️ KIX-TPE 大阪-台北
✈️ TPE-SIN 台北-新加坡
✈️ DPS-TPE 峇厘島-台北
✈️ TPE-KIX 台北-大阪
這樣的亞洲線外站出發行程四段商務艙需要哩程是50000哩,如果用PTT上大約每點$0.37~0.38的成本計算只要$19000,加上稅金後也才$25000,真的非常划算
一直以來我都推薦朋友要將星空聯盟的哩程放在ANA,不過這次開票的經驗讓我對長榮里程有不同的認知,首先不得不說的是點數在帳戶內的計算方式真的很奇葩,向賣家購入的100000哩原先放在我的帳戶內要幫女兒開票居然不行,必須要幫女兒註冊新帳號自行開票,而且還不能從我帳戶將購入的哩程轉給女兒,必須轉回給賣家再請賣家拆兩筆轉...一來一回超怕查好的票被訂走...
說到查票又要再抱怨長榮的系統,只能查來回票不說,還得要將資料全部輸入完成後才能知道有無機位,反覆查詢非常折磨,一般哩程部落格都推薦使用ANA,UA或CA來查票,我自己實際使用的經驗是資訊不一定正確,只能說長榮的放票實在太神秘
講完缺點,最後必須講一下長榮的客服真的大幅度的補足了上述所說的不方便,在查票開票的過程中我幾乎每天早上準時8:30進線客服問票,而長榮客服也非常專業耐心的一段一段幫我查,幫我安排候補機位,而且實際上候補到的機率還不低,即使我同時要開三個座位都還是有捕到
結論,能夠把網路上看到的資訊拿來實際應用的感覺還是非常棒,而且外站開票的CP值真的高,即便我不累積長榮哩程,有需要的話我還會願意再用購入哩程的方式來開票